如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有形有感有效地落到北疆大地上,內蒙古以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宣傳教育機制為重要抓手,全力破題開局。2023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發布《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對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決定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2023年12月,自治區黨委研究出臺《關于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若干措施》,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前置審核條件,建立重大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三個意義”的審核、評估、清理機制,重大資金安排使用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審核機制,全力保障這項工作能常態長效抓下去……在自治區黨委的帶領下,內蒙古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多措并舉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宣傳教育機制,聚勢而為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面、深入、具體地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在“有形”的直觀認識、“有感”的潛移默化和“有效”的耳濡目染中逐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格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風光旖旎的盛夏時節,內蒙古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宣傳活動。6月24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舉辦的“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正式啟動。來自中央和部分地方主要新聞媒體、部分行業類媒體的編輯記者上百人,從興安盟開始,分組深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開展了集中采訪,他們用一個個有力的事實、一件件生動的案例、一篇篇翔實的報道,全景式展現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共聚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交往交流交融實景。活動期間,內蒙古各級媒體平臺也同步開設“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專欄,集中宣傳報道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的豐碩成果和生動實踐。為了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有形有感有效宣傳貫徹落實,內蒙古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地各級各類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和輿論引導之中,在主流媒體長期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石榴花開”“家園”等專欄,通過理論闡釋、政策解讀和故事宣講等形式,在敘事析理、寓教于事相結合中講好“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等內蒙古故事;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發展優勢,打造報、刊、網、端、微一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多聲部的宣傳矩陣,制作推介接地氣、易傳播,有共情、有共鳴的融媒體產品,逐漸形成了傳播精準、覆蓋廣泛、引導有力的輿論宣傳格局,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內蒙古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彰顯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的文化宣傳產品,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可感可知可及。抓好文藝創作,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數千年歷史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加大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題材的文學、影視、美術等文藝創作的支持力度,不斷推出更多主題特色鮮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如《烏珠穆沁的孩子》《守望相思樹》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的成功問世、大受歡迎,進一步扎緊了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打響北疆文化品牌,成立北疆文化研究中心,舉辦北疆文藝論壇和《北疆印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文物展》,完成《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內蒙古卷》的編纂工作,推出《綠色長城》《烏蘭牧騎走邊關》《千秋昭君塞上情》等一批文化藝術作品,開展“長城與黃河在內蒙古五次擁抱”系列報道,深入挖掘內蒙古大地上各民族“一起走過”“一起走來”的歷史實事,生動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一起生活”的現實經歷,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加深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理解和認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要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更要在常態長效上做文章。位于興安盟的紅城小學是一所有著92年歷史的民漢合校,也是一所紅色教育特色學校,漢族、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等多民族學生在這里匯聚一堂,共同學習進步。近年來,為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學校專門開設國學精粹、經典誦讀、石榴園實景教學等42種特色課程,3月講雷鋒、4月講革命先烈、5月講先鋒楷?!诓煌瑫r段開講精彩紛呈的特色課程,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于孩子們的內心。在內蒙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不止于校內,亦行于社會大課堂,不論是對學校學生,還是社會人士,不論是在繁華的城市社區,還是在偏遠的農村牧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育人理念都貫穿始終。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學校,一堂以“開啟時空之旅——我是金牌小導游”為主題的思政課,讓學生們通過走訪紅色地標,一起追憶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歷史;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庫倫蘇木草原上,當地烏蘭牧騎為農牧民帶來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惠民演出,在歡快的歌舞表演中增強各族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內蒙古展覽館,長期舉行“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通過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文獻檔案,全面展示著內蒙古各族人民對黨、對祖國毫不動搖的熱愛和忠誠;為進一步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工作,內蒙古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了干部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全覆蓋、浸潤式、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活動,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在內蒙古各族人民心靈深處。牢牢抓住青少年“拔節孕穗期”。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貫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在全區已建立36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學校,建立123個“大思政課”實踐基地。緊緊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課程體系,設立專門課程、舉辦專題培訓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實現全區處級干部全覆蓋,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時不少于20%。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內蒙古將《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納入各地區各部門干部職工學習培訓計劃,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對盟市政府績效考核目標,列入各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啟動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項目,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全區各級黨組織采取中心組學習、講座、報告、培訓、研討、展覽等線下線上多種形式,常態化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更加由衷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全方面“融”,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能否全面貫徹到位,關鍵要看和具體工作結合得緊不緊、融入得深不深。走進包頭市青山區團結廣場,迎風飄揚的紅旗、形態各異的紅石榴、別具一格的雕塑以及個個笑意盈盈的各族居民……都充溢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為了有形有感有效地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2022年,包頭市青山區將廣場提檔升級成為民族團結主題景觀公園。這里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景觀小品與民族文化長廊相互映襯,民族團結專題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一步一景,一景一義,不僅讓各族群眾在日常娛樂休閑間耳濡目染地了解民族團結知識,樹立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更是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層層融入老百姓的生活,真正成為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家園,據了解,每年有10萬余人次參與其中。如今,在這個廣闊的塞北草原、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里,溫馨和睦的故事時時發生、團結進步的場景處處可見。在紅山文化的發祥地赤峰市,同樣有一處遠近聞名的幸福家園,那就是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這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生活著漢族、蒙古族、壯族、回族、朝鮮族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社區總人口的近1/3。臨潢家園社區一直以家的理念、家的關懷、家的溫暖,開展“民族團結之家”綜合服務,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設置民族政策咨詢臺、民族宗教政策宣教室、居民活動室等,還組織開展書法班、民族技藝傳承班、民族融合小課桌等各具特色的活動,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效渠道。近年來,內蒙古多地積極營造各族群眾“置身其中”的融入環境,努力打造各族群眾互嵌式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創造條件推動各族群眾更加廣泛地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讓大家有事情一起干、有困難一起扛、發展成果一起享。呼和浩特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民族工作全方位嵌入兒童福利事業,進一步培育“感恩的心”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品牌,打造28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各類教育實踐活動,覆蓋各族群眾512萬余人次;興安盟開展黨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行動,在內蒙古率先啟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盟”建設工作,創新建立前置聯審等制度機制,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錫林郭勒盟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為抓手,率先在全區建立農牧區“民漢合住”養老服務園區、率先在全區首演大型舞臺劇“國家的孩子”;在內蒙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層面逐漸走向“潤物細無聲”的實踐階段,進一步全面覆蓋各族群眾、全面融入社會生活各方面,使各族人民“遠能識之,近則感之”,在實際感觸和潛移默化中實現生活相依、情感相融、心靈相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作為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更需要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開創新局面。近年來,內蒙古不斷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創新舉措,切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抓出新意、抓出亮點、抓出成效,逐漸形成了全方面覆蓋、全方位融合、全領域拓展的良好局面。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從歷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位于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是一個集非遺和文創產品銷售、非遺技藝展示、演出展覽、研學體驗、游客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體驗中心,也是內蒙古首個以非遺為主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在這里可以沉浸式體驗多彩非遺,感受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文化;觀看震撼人心的紅色情景劇,激發愛國熱情;聆聽“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專題課,深化對國家和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識……興安盟依托本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重要指引,讓根植在北疆大地的優秀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構筑起各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園。在內蒙古,革命文物講好民族團結故事,非遺繪就最大同心圓,文旅融合煥發出新活力。7月14日,內蒙古第34屆草原那達慕在美麗的錫林河畔如期舉行,吸引了約10萬名游客和當地群眾,共赴遼闊草原,感受特色民族文化;7月17日,2024興安盟那達慕季啟動,在沸騰的33天里,吸引了天南海北的120余萬人次游客,共襄草原盛會,唱響民族團結之歌;盛夏的內蒙古,天天是盛會,處處是和諧?,F如今,那達慕已由傳統的少數民族體育盛會發展成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成為了內蒙古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生動實踐。如今的北疆大地,各族群眾生活居住在一起,學習進步在一起,工作奮斗在一起,他們“做得來夫妻,成得了一家;處得來鄰居,交得了朋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加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深深融入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更是自然而然地體現在人們的生活中。